导言: 韩竞辰先生意拳第三代南方领军人物,出身医武世家,其祖韩友三为李存义入室弟子,行镖多年,曾为民国代总统冯国璋贴身侍卫,后创“四明拳社上海分社”。其父韩樵为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早期得意弟子,带艺投师历经十五载,从师助教多年。其叔韩星垣(诞于南京总统府)亦为意拳翘楚,人称“把门虎”,将意拳带至海外第一人。韩竞辰先生治学求真为本,体认为要,参乘诸家,勤培桃李,弟子学生遍及日.美。而今感于使命,以数十年炉火,承先辈之精义, 而独树一帜,自成一家,创“韩氏意拳”,启后学之精微,苦心孤诣,以探其极,潜居抱道,终有菁粹。 文:天石王成

韩竞辰先生与父亲,意拳太师韩星樵老先生

天石王成先生与韩竞辰师兄在古武当首届意拳文化节合影留念

新年将至。
仅以此文,敬献同道。
王老所创“意拳”,是超凡脱俗的孤品。但凡用世俗的观念,去理解,去操行,皆“永無是处”。
“劲”行为的运动原理
纯粹的自然条件,纯粹的自然运行法则,所产生的纯粹的自然现象。
“劲”行为的产生条件
“劲”行为的产生条件,首要来自“自然状态”,远古之人称其为“灵性”,“万物皆有的灵性”。“自然状态”是由站桩,试力的“返朴归真”的过程,祛除“进化痕迹”修复或还原而达成的自然产物。
“自然状态”与现人类的“生活状态”和现行的“运动状态”,有着本质上的区别。“自然状态”的属性是“纯粹的自然产物”,而现实,现行的“生活状态”和“运动状态”,早已存有了人智人设的“进化痕迹”,在属性上早已不具备自然条件的纯粹性了。因而在传统文化理念中,将其统归为“不自然”现象。所以在自然与不自然的研究和交流中,以上两种现象,不存在具体的对错问题,只有自然与不自然的问题。此即是自然的唯一性。亦有称“不二法门”。
劲行为的产生机制
劲行为的产生机制,枢纽在“自然状态”,王老称其为“拳道中枢”。换言之,不具备“自然状态”,劲的现象就没有发生的可能!!是不是“劲行为”首先要审视你的状态,是否是“自然状态”
是故,在“劲行为”的产生机制中,不具备“自然状态”,你所为“劲行为”做出的所有努力为零。王老曰:永無是处。“七十,八十还是门外汉”。此评语不是否定你的努力,而是你的所有努力,与自然本有运动毫無关系。王老曰:风马牛不相及。南辕北辙。
当我们具备了“自然状态”,关于“劲行为”的进一步探讨和操行才具备实际的意义。
众所周知意拳的流派渊源,源自心意拳,形意拳,一脉相承。心意拳,表述“劲行为”产生机制;“束展二字一命亡”。形意拳,表述“劲行为”产生机制;“骨缩筋伸”。意拳,表述“劲行为”产生机制;“抽身长手”。“束展”“骨缩筋伸”“抽身长手”,虽名异而实同。三者同出一源,出自传统武术“筋骨”之学说。
骨,为固,为虎。筋,为活,为龙。亦称“龙虎二气”,传统文化表述为“虎踞龙盘”。
从“劲行为”运动感受表述;即是“束展”。
从生理学角度表述“劲行为”产生机制,即是“骨缩筋伸”。
从“劲行为”形体运动表象表述;即是“抽身长手”。
是故,“束展”“骨缩筋伸”“抽身长手”,虽名异而实同也。
韩氏意拳,对“劲行为”的产生机制的认知,“自然状态”提供了“劲行为”的基础条件。“自然状态”启动了“劲行为”产生运动机制。“自然状态”决定了“劲行为”的具体行为表达。
韩氏意拳明确提出;“劲行为”是从“自然状态”运作产生。而不是从主观意识(我想,意念)中产生。“劲行为”紧的现象,是由肌肉靭带牵拉而产生,王老喻之为“劲力遒放”。而“力行为”紧的现象,是由肌肉靭带收缩而产生的。同样都是“紧”的现象,但产生的条件与机制,截然不同,前者是“牵拉”所致,后者是“收缩”所致。这也是“劲行为”与“力行为”,从运动的条件和运动的机制,两者截然不同,存在本质上的分别。
用“力行为”特征,筋(肌肉,靱带)收缩,骨伸。正与“劲行为”运动机制相反。在这个问题上,我父亲的教导;永远不要够人去打。就是要改变“筋缩骨伸”的用“力行为”习惯。王老喻:形曲力直。这里的“力”是指作用,而不是专指力量。万莫張冠李戴,误己误人。
劲行为特征
“劲行为”的特征是“惊力”。王老曰;一触即发。一惊即起。是触发,惊起的瞬间行为。世人往往将这一现象与“力行为”的爆发力等同看待。实大错特错。两者表象相同,实则有本质上的不同。哪里不同,敬请有心者将以上所述,认真仔细地阅读思考,答案尽在其中。
说劲劲的摡念和词意,具有深刻的中华民族文化特殊含义。一,劲与道同道在一切处。劲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同样無处不在,换言之劲在中华民族生活中是随处可用的常用词根。例如,问这个人或事,或物怎么样,答,有劲或没劲即可,有趣的是,问者,答者都心领神会,不用深究,也不可深究。具有非量化的玄妙之趣。从拳而论即是“暗劲”。从拳而论心领神会,即是“明劲”。道为“一”。“劲”亦为“一”。道不可有二,劲亦不可有二。社会中人不明此理,分出各种各样的“劲”,甚或以掌握“劲”多为荣。实不知“天下一理”大而化之,归于一切处。即是“化劲”。二,劲的使用空间窄化随着社会进入了“术有专攻”的进化轨道,各行各业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专业名词或专业用语,“劲”的使用空间越来越窄,基本成为了中华武术的专业名词或专业术语,甚或细化到中华武术中“内家拳”的专业名词或专用术语。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机率越来越少了。“劲”的内含本质湮没久矣。用力运动大行其道。三,劲的获取途径劲的获取途径,唯“桩法换劲”一途,别無他途,亦称“不二法门”。桩法换劲不是用力运动的升级版。巧妙的用力或是经过强化的“自动化”运动。桩法换劲实则是一个返朴归真的过程。是一个个体生命“明心见性”观自在,而见证自然运行法则存在的过程(空洞扩大)。是一个了解个体生命生存态和生存现象的过程。拳行为,只是生存现象中的特殊现象罢了,王老;“拳乃小道微末技”此之谓也。四,劲在不同时期的名称变化灵性—神意—劲—(神)意—自然状态“横看成岭,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。世人对王老的拳学原理有许多误解,究其原因,王老是依“良能运动”为视角,不是依社会通行的“技能运动”为视角,因而造成了“南辕北辙”“风马牛不相及”的重大误解。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”根本说的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。王老创“意拳”本意是想垮过世俗的“劲”,返回到“神意足”的自然良能运动轨道。所以才有了从《意拳正轨》到《拳道中枢》的升华。自然状态。韩氏意拳提出“自然状态”,意在将远古时期“万物皆有(的)灵性”,进化为可感,可证,可操作的真凭实据,为后学者“求劲”大开方便之门。
文/韩竞辰2023年元旦
武术馆校、武术社团、武术代表人物提供文字、图片等新闻素材,免费为您宣传。E-mail:709882957@qq.com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全球功夫网系信息发布平台,文图如涉及版权,请联系删除。